正式会员
- 积分
- 62
- 金钱
- 2820
- 威望
- 62
- 注册时间
- 2010-9-10
|
挖耳勺、发卡掏耳 当心损耳
$ Q0 W% C# g6 ^9 X
5 U9 u N% R5 J1 p$ s8 Y7 T/ N 掏耳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的“活动”,不光是为了干净,还因为掏起来特别舒服、过瘾。
9 V$ U% T& o9 E: X. [2 L
4 O" J# L _& ` c' ^, w 有的人耳朵痒了,常常挖耳勺、用发卡、火柴棍儿等掏耳朵,其实这样做有很多害处。+ V1 c$ E" i+ p
* J7 n3 d0 V9 [! h- T 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,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,皮下组织少,血液循环差,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、感染,导致外耳道疖肿、发炎、溃烂,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,影响张口和咀嚼。
; {) k( J! j" {0 `# h. ?& x3 x
0 t( Q$ \2 D& {. l( h8 N- V0 a 常掏耳易诱发乳头状瘤. O6 Z5 O% d; t1 h
8 G* d0 s" r3 l" c0 f
经常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、阻塞毛囊,利于细菌生长。外耳道皮肤受破坏,长期慢性充血,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,“耳屎”会越来越多。长期掏耳朵的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。我国自从废除理发师用剃头刀挖耳朵的做法后,外耳道乳头状瘤的发病率明显下降。
: z( ^# ~1 C+ ]- d" \8 v5 O
0 O0 S% K* e# P0 q 耳屎是用来保护耳朵的?
" M) N* o7 s7 e- K; i" k# ~' \% O" K4 z, p% n s4 K
在人的外耳道外侧软骨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,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,称为耵聍,俗称“耳屎”或“耳蝉”,它像“哨兵”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。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,有的如黏稠的油脂。平时“藏”在外耳道内,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(如灰尘、小飞虫等)的作用。
9 K. V/ i1 ?$ o; w/ {( M" s# \( @* c6 Z
怎样掏耳
( r* F: O+ S7 W3 i+ a0 X- l1 n
0 _, e7 W4 u4 K5 g4 V$ V 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,是耳道皮肤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。一般少量的屑状耵聍,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,大块硬结的耵聍,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,千万别自己掏。如果真的痒得难受,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,或用棉签轻轻擦,但不要太往里伸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