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湖华人网
地产经纪 Lisa Chou
地产经纪
地产经纪 李德军Roy  Li
吴泽宇律师事务所
北美华人新生活
许鹏牙科诊所
万通电讯
金房地产
地产经纪  Dennis Xu
第一阳光地产经纪公司
会计师 Tony Zhang
广告招租
广告招租

圭尔夫华人网 - 圭尔夫(贵湖)华人中文门户网站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311|回复: 0

吃得多还饿得快是生病了吗

[复制链接]

3410

主题

3560

帖子

0

精华

正式会员

Rank: 2

积分
62
金钱
2820
威望
62
注册时间
2010-9-10
发表于 2016-7-6 19:5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北美华人新生活

地产经纪  Dennis Xu

心理热线

新客户广告位
更多广告请点击
中文黄页
  导读1 ^3 m3 x$ X% h! m
  每顿饭都饱到撑,但是2个小时左右过后又饿,而且是抓心挠肺的那种饿,问题是在这期间也没有进行什么体力运动啊,这是肚子里有蛔虫吗?表示实在不想被这种一直吃不饱的饥饿感俘虏啊……
  _& D- E; j4 V% P  如果你也有“吃得多又饿得快”的问题,或许是饮食和生活方式上出了错喔!先看看自己是否中了以下几招吧——
& l# i4 z# N9 k* f, J  1、看着多、实际少
# D6 t2 w1 T/ \+ Q. ~  常有人盛了满满一餐盘,奋战半个小时才吃完,没过多久就饿了。首先要确认下,盘子里装了什么。如果大部分是生的蔬果,那就属于“体积大、热量低”的类型,因为果蔬的水分含量高、单位热量低,因此即使是满满一盘,饱腹感也不如一块面包。
- O1 v% x/ w1 v. O  此外,如蒸玉米、螃蟹、猪大骨也属于这一类。原因是这些食物的可食用部分太少了!不能吃的玉米棒芯、螃蟹壳和猪骨头已经占了一半,所以出现“看着多、实际少”的情况也是情有可原。0 n; q# ?+ F7 ?3 O: f- ~( ]
  Tips:减少生食果蔬的量,多选择可食用部分大的食物(当然,以此招数保持身材者除外)。
4 R! z, P# n3 |# D4 Q  2、吃太咸
2 |- y( _8 ~7 q* I! F  当食物的含盐量过高时,机体渗透压升高而向大脑发出“口渴讯号”,即“渴觉”。同时,由于缺水,营养素无法顺利参与新陈代谢并被利用,因此大脑又会接收到“营养素摄取讯号”,即“饥饿感”,使人们误认为自己需要吃更多。
" o' m' D; Z) r( a7 j$ e  Tips:先补水250~400ml,15分钟后症状若缓解,则不需要再进食。
' i) {0 @% B) H  H   3、高GI(升糖指数)饮食/ j+ |, r% D7 p( K/ M, {3 v7 ~8 z
  GI值(升糖指数)是指某种食物让血糖升高的速度,速度越快,则GI值越高。高GI食物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,一是额外添加了大量精制糖的食物,如蛋糕、巧克力、碳酸饮料等,另一类是本身含糖或淀粉高(天然、非人工添加),且在人体中吸收速度快的食物,如荔枝、提子、馒头白粥等。
' O+ K! c1 e$ [8 Q8 {  高GI食物会引起体内胰岛素的大量分泌,从而使血糖在短时间内下降到很低水平,再次引起饥饿。相反,同等热量的低GI食物则会因为保持了血糖平稳,而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人体饱腹感。另外,发表于JAMA(美国医学会杂志)的研究也显示:果糖、果葡糖浆含量高的食物还会促进饥饿素释放,使大脑因感觉不到“饱”而持续进食。
& l. F; P* A( Q  Tips:避开高GI食物,即使要吃,也尽量安排在低GI食物之后、或与其一同进食。
, x1 `- H; h* [   4、睡眠不足. @' I( @( D. \: ~% B
  大量资料显示,睡眠不足会减少身体瘦素的分泌,提高饥饿激素水平,进而刺激人体对高脂肪、高糖分食物的渴求,也影响到食欲的控制。
7 G9 h# Z9 t& M1 @# n% t  Tips:每天保证6~8小时睡眠,尽量保持规律。
( K; g+ w+ Y! i( A1 m  或许看完以上几点后,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症结并准备进行调整。那再好不过。而如果发现无一适用,且自己属于“吃得多饿得快还很瘦”的类型,那有可能是甲亢或糖尿病潜在患者,建议到医院做相关检查。毕竟身体健康才是头等大事,不是吗?
& @0 h! O2 a% o+ t* i
友情提示: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,以防诈骗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,谢谢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广告合作(Contact Us)|关于我们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圭尔夫华人网

GMT-5, 2024-11-22 20:19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